NEWS新闻中心
4个月悬而未决!国足选帅拖到国际排名暴跌,亚洲杯还能争吗?
中国足球,何时才能摆脱这令人绝望的“拖延怪圈”?当佛得角历史性地踏上世界杯的征程,当各国劲旅紧锣密鼓地为世界大赛磨砺队伍,中国足球却依然深陷在国家队选帅的泥潭中,难以自拔。

回溯过往,自从今年六月国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黯然出局,主教练伊万科维奇黯然下课,时光荏苒,四个多月的时间悄然流逝,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却始终空悬,新一届国家队的重组更是遥遥无期。如此漫长的等待,让球迷们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,心中充满了焦虑与失望。
事实上,选帅工作的拖沓早已超出了合理的范畴,显得格外不正常。中国足协发布的招聘公告一轮接着一轮,备选名单上的名字也如走马观花般更替,从奎罗斯、卡纳瓦罗到徐正源、申台龙,甚至有教练已经完成了“上岗又下岗”的尴尬轮回,然而国足的选帅工作却依然停留在“造势”的表面阶段,毫无实质性的进展。要知道,足球运动的发展本就遵循着“笨鸟先飞”的规律,而如今的中国足球,不仅基础薄弱,连最基本的选帅效率都无法保证,长此以往,国际排名的持续下滑、后续赛事规划的断层,都将成为“拖延症”所埋下的苦果。
更关键的是,选帅的拖沓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国足未来的竞争力。长时间没有主教练,缺乏系统的训练,不仅让球员的状态难以维持在最佳水平,更错失了通过国际赛事努力争取积分的宝贵机会,而这将直接关系到明年亚洲杯的分档情况。一旦分档不利,势必会进一步增加比赛的难度,形成“一步慢、步步慢”的恶性循环。反观同组的潜在对手,早已通过稳定的教练团队对战术进行精雕细琢,不断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,而中国足球却在选帅问题上内耗不断,差距只会越拉越大。
选帅工作如此缓慢的背后,更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工作效率与责任担当的问题。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,选帅工作却没有取得任何明确的进展,这既暴露了决策流程的繁琐与低效,也反映出对足球发展规律的漠视与违背。当务之急,尽快确定国家队主教练,并着手重组球队,已经成为弥补损失的唯一途径。如果继续拖延下去,别说在亚洲杯上取得理想的成绩,就连维系球迷们对中国足球的信心都将成为一项艰巨的挑战。国足选帅究竟还要等待多久?这个问题的答案,不仅关乎着一支球队的未来命运,更考验着中国足球能否真正下定决心,打破这挥之不去的“拖延怪圈”。


2025-11-1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